其他
“限塑”、“禁塑”如何乘势应变 ?| “人民战塑”征文分享
人
民
战
塑
如今我们每天的生活,充斥着各色各样塑料制品的身影。从铝塑门窗到衣物纤维,再到各种工具用品,塑料提供了太多便利。可以说,人类在短时间内还离不开塑料。目前,不可降解塑料的替代物尚不普及,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,可能意味着不方便或者生活成本更高,因此,一刀切地限制塑料制品的使用,很可能是欲速则不达。但只要积极作为,我们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,一方面,积极研发质高价廉的替代品;另一方面,不断提升普通人对塑料垃圾危害的认知水平,让更多企业、更多公众切实参与到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(简称:中国绿发会)组织的“减塑捡塑”行动中来。防治“白色污染”,离不开社会、市场和公众的力量。应大力倡导绿色生活理念,促进公众改变消费习惯,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自觉“限塑”、“禁塑”。
“ 限塑令”、“禁塑令”实施已有16年,在限制塑料使用、遏制白色污染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。然而,在日常生活中,不少人都熟悉这样的生活场景:农贸市场、小超市、饭店等经营户使用超薄塑料袋、无偿提供塑料袋等违规行为依然存在,超市内无偿提供的塑料连卷袋也被大量使用,让“限塑令”、“禁塑令”变得有些尴尬。近年来,随着快递、外卖等新业态的兴起,塑料餐具、塑料盒等塑料制品的消费量也十分可观。以快递、外卖为代表的塑料垃圾,已成为影响城市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一大公害。
其实,早在2008年6月,我国就开始实施“限塑令”。实施初期,“限塑令”在限制塑料袋使用、遏制白色污染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。然而,随着快递、外卖等行业逐渐火爆,“限塑令”效果开始逐渐弱化。“限塑令”不但没有成效,反而成了“一纸空文”。在商场、超市等场所,包括快递、外卖等行业,塑料袋的使用量不减反增。尤其在商场、超市里,塑料袋由原先免费赠送改为有偿使用后,不但提高了商场的经济收入,而且也使塑料袋的使用合法化。
所谓“限塑令”,即限制生产、销售和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、塑料包装盒等。然而,由于“限塑令 ”仅是一项行政规定,因缺乏刚性要求和惩戒措施,因而影响了执行效果。各地“限塑令”遭遇“尴尬”,关键还在于相关部门只有“禁令”而没有妙招。2020年全国“禁塑”开始,又赶上新冠肺炎疫情爆发,有调查报告显示,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零售场所,执行情况都不容乐观。
白色污染卷土重来,限塑禁塑也要乘势应变。笔者以为,小小塑料制品,需要治理的大智慧,相关机构应肩负起引导和监管的责任,笔者最近去医院取药,发现医院药房竟然不提供塑料袋了,说是上面监管部门下的通知。这是一个好现象,限塑禁塑,一方面,与时俱进,完善“限塑令”、“禁塑令”,对不同领域塑料制品提出分类管理要求,辅以配套细则;另一方面,应该强化监管,针对塑料制品的限产、限售、限用,形成监管合力,严堵不合规塑料制品进入市场,建立健全各环节管理制度。让“限塑令”“禁塑令”真正落到实处。
(注:本文作者,张明亮,是鞍山市鞍钢炼钢总厂的一名职工,工作之余,多次参加“人民战塑”活动,本文是他结合日常生活实践所写的一篇文章)
整理 | Yang审 | 太阳排版 | angel